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书画家与残障人士紫金山下绘爱莲:书画院

画笔遇夏荷 爱心无障碍 用艺术的温度 丈量无障碍的世界 6月24日,夏风轻拂,荷塘飘香书画院。爱德公益书画院携手慈源残疾人之家,相聚在紫金山南麓这片孕育生机的泰康荷花园畔,开展“画笔遇夏荷,爱心无障碍 ”为主题的一场特殊的艺术公益实践活动。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的近十位书画家们,与一群充满生命韧性的残障人士携手执笔,共同描摹荷花的清姿傲骨。

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瓷缘残疾人之家成立于1999年9月书画院。鼓楼区民政局注册成立,7年来,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文化助残,非遗传承”的崇高使命。多年如一日,始终怀揣着对残疾人群体的深切关爱,为“之家”的智力、精神及多重残疾朋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帮助,成为这里孩子们生活中最温暖依靠和逐梦路上的坚实后盾。 荷花作为孩子们今天创作主题,因其承载着中华文化中至为珍贵的生命隐喻。北宋周敦颐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颂其高洁品格,而此刻,这一池碧荷更成为孩子们生命态度的写照:其一、逆境绽放的勇气!其二、生生不息的力量!其三、 无私滋养的胸怀!书画创作对特殊儿童而言,不仅是技艺的启蒙,更是一场“疗愈心灵的旅程”。当我们看到:听障儿童通过指尖感受水墨在纸面的晕染震动,建立起与世界的全新连接;当我们看到:自闭症少年在描绘荷茎的线条中学会专注与情绪表达;当我们看到:肢体障碍的孩子用特制握笔器完成人生第一幅《小荷初露》时的灿烂笑容……

这些时刻印证了艺术超越言语的治愈力书画院。正如爱德公益书画院在鼓楼医院慰问时所悟:“艺术与医疗同样承载着治愈心灵、传递温暖的使命”。 戴德新在交流时说,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植根公益,以艺惠民”的核心理念,将书画艺术与公益事业紧密结合。四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传播书画文化公益笔会活动200多场次,如:走进社区挥春送福,为居民传递温暖年味;深入医院创作《杏林春暖》,致敬医者仁心;远赴乡村开展美育课堂,滋养学子心灵;更在国际交流中向德国青年展现中国书画魅力,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等。每一次笔会,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对“公益初心的坚守”——让美的力量跨越障碍,润泽每一个渴望艺术的生命。 今天在紫金山下泰康荷花园畔,我们再次见证了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书画家们俯身执起孩子们的小手,在宣纸上一笔一画勾勒荷叶的舒展;孩子们专注地调和水墨,晕染出荷瓣的柔美与坚韧。当残障儿童的笑颜与绽放的荷花交相辉映,艺术不再是高悬殿堂的奢侈品,而成为照亮特殊人生的“一束光”。

最后他说,孩子们画的荷花或许不够工巧,却因你们的真诚而独一无二书画院。这些扎根淤泥仍向光生长的花朵,恰如你们生命的隐喻:身体或许困缚,灵魂永远自由。愿今日的墨香荷韵长存心间,愿每一颗星辰都能在艺术的银河中闪耀自己的光芒! 爱德基金会公益书画院知名书画家:赵军、陈宝珍、高树训、戴倚山、黄敏、刘普红 、陆月红 以及爱德基金会研究发展总监朱艳伟,爱德基金会研究发展主管寇薇薇,爱德公益书画院办公室朱婷婷主任,瓷缘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戢影华以及栖霞区三自爱国会西岗志愿服务队长孙红雷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成员等40余人参与今天公益美育活动。(照新图文)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jzshy.net/post/93.html